关于将《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测方法》等9项检验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通告
时间:2019-03-28       点击数:451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测方法》、《化妆品用化学原料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DA》、《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BrdU-ELISA》、《化妆品用化学原料体外皮肤变态反应直接多肽反应试验》、《化妆品中斑蝥素和氮芥的检测方法》、《化妆品中10α-羟基酸的检测方法》、《细菌回复突变试验》、《致畸试验》共9项检验方法,经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

 其中,前5项检测方法为新增检测方法,纳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后4项检测方法为修订的检测方法,替换《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原有检测方法。

 202011日起,化妆品注册、备案及监督检验相关检测应当采用本通告发布的检测方法。

 1、《化妆品中游离甲醛的检测方法》本方法规定了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游离甲醛含量。样品中的游离甲醛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后衍生,在420nm波长下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2、《化妆品用化学原料体外兔角膜上皮细胞短时暴露试验》化合物直接作用于角膜引起的刺激作用类似于细胞毒性损伤作用,通过检测细胞毒性指标,可反映角膜损伤的程度。试验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SIRC),短时暴露于化妆品用化学原料,模拟急性角膜刺激作用,通过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来预测化妆品用化学原料引起的眼睛损伤。

 3、《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DA》过敏原引起染毒部位回流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程度与过敏原的剂量和效力成比例。通过生物发光法测定耳廓淋巴结内淋巴细胞ATP含量(与活细胞数相关)从而评价其增殖程度。生物发光法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催化ATP和荧光素(luciferin)反应同时发光,其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线性相关。通过计算受试物组与溶剂对照组ATP含量比值即刺激指数评价受试物的皮肤致敏性。

 4、《皮肤变态反应:局部淋巴结试验:BrdU-ELISA》过敏原引起染毒部位回流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程度与过敏原的剂量和效力成比例。BrdU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可代替胸腺嘧啶掺入增殖细胞新合成的DNA链中,其含量反映回流淋巴结内细胞增殖程度。用ELISA方法测定淋巴细胞中BrdU含量,通过计算受试物组与溶剂对照组BrdU含量比值即刺激指数评价受试物的皮肤致敏性。

 5、《化妆品用化学原料体外皮肤变态反应:直接多肽反应试验》有致敏性的受试物与半胱氨酸多肽和赖氨酸多肽模拟的皮肤蛋白共同孵育,导致多肽量减少。测定多肽量,计算多肽消耗百分比,从而判定受试物是否具有皮肤致敏性。

 6、《化妆品中斑蝥素和氮芥的检测方法》本方法规定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氮芥、斑蝥素的含量。  以三氯甲烷提取育发类化妆品中的氮芥、斑蝥素等两种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

 7、《化妆品中10α-羟基酸的检测方法》本方法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α-羟基酸的含量。以水提取化妆品中葡糖醛酸等10α-羟基酸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图定性,峰面积定量。

 8、《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大肠杆菌色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色氨酸,故在缺乏色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9、《致畸试验》母体在孕期受到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某种有害物质作用,影响胚胎的器官分化与发育,导致结构异常,出现胎仔畸形。在胚胎发育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妊娠动物化学物质,可检测该化学物质对胎仔的致畸作用。

检测妊娠动物接触化妆品原料后引起胎仔畸形的可能性,预测其对人体可能的致畸性。

 

文章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